东瀛幻梦中的流光溢彩

                  ——铁三角中高端随身耳机全解析 (III)

作者:real-emperor

秒速5厘米OST

简介:
  “【内容介绍】本片讲述的是一位废柴男由於RP问题,与三位MM失之交臂的故事,望广大宅男从中吸取教训。”——摘自漫游字幕组版本《秒速5厘米》DVDrip发布页。(没查到此句源出处是出自何高人之口……)
  “如果说新海诚是那把打开你初恋回忆之门的钥匙,那么天门则是为你照亮这尘封往事房间的那盏灯。……”——本来我已经准备了一大段充满伪小资格调的作品和音乐介绍的,结果看了上面这句如此有才的吐槽文字,那真是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哪,想起片尾男猪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动人的回眸一笑,我整个人都远野贵树了。不写了,反正网络上已经充斥着无数的感想骚文,对这片有同感的自不必多说,没有感觉的我再说什么也是白说。(旁- -b:你这算是不甘心认输的反击么……?)
  反正这片子让我重度中毒一年有余,现在听到它的配乐还会随时发作。其实这片子蛮现实主义的,一切唯美都不过是这个内核的外表装而已,包括音乐。好在本人就是一个重外表胜过内涵的家伙,因此,尽管前面已经有足够多的配乐曲目了,我在这里还是厚道的拿来一整张专辑作为评测曲目了。看在我“RP问题”的份上,大家就认了吧。什么?你要问我有什么“RP问题”?请看下面的图片。至于说为什么我这么好RP,那只能解释为我的个人经历跟片子的男猪如此相似了吧。(远目装13中)
其实这张专辑里不止是钢琴,比如第六首《カナエの気持ち》就是一首吉他曲;第八首《空と海の诗》颇有些交响乐的风格。在这里我不做具体区分,打分作为整张专辑的听感评价吧。提一些结论:我以评测的心态认真聆听了这张专辑后(之前听都是一下子就入戏然后独个闷骚感动,根本就没想什么“好不好”的问题),才发现了一个其实很浅显的结论:钢琴的声音是需要全频段的素质的。因而,高频或中频或低频素质不行、偏科太厉害的评测对象,得分普遍不高(以至于CKM90得分都比CK9高,哈哈)。
  评测侧重点:钢琴旋律和钢琴为主的配乐的整体表达。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简介:
  怨念再继续。这次还是爱屋及乌,竟然在铁三角的评测中出现了男歌手,可喜可贺啊!
  其实当年我还是很喜欢日系男淫(错了,是“音”)滴~从最早的小田和正到后来的平井坚,从一开始的X-JAPAN、彩虹、灰色银币等视觉系美男到硬派豪放的B'z组合,各类男声都听得不少。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突然翻然醒悟般再也对男歌手和男人唱的歌没有了兴趣;在这首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之前,已经记不得上一次用随身听听男声是什么时候了。
  关于这首歌,也不用说太多,比较中性偏阴柔感的男声类型了——我是绝不会选TOO MAN的男声作为评测歌曲的,毕竟我并不是在听军歌或者劳动号子——但绝对还是有足够的中气和鼻音的啦。反正这首歌,看了《秒速5厘米》后必然印象深刻。新海诚绝做的MV,那是相当滴爱满腮哪!对了,我想绝大多数中国观众是看了这片都不会知道,这歌当年可是“最感动日本的50首歌”之一呢!为什么会这么让人感动呢?还不是因为小日本破岛上的男银们大多RP不好!错过了无数次、失去了无数次、放弃了无数次的宅男们,纠结吧、怨念吧、感动吧!(旁:这人已经扭曲了……)
  关于男声,我还有一些题外话要说:很悲哀的,这样的结果是有一次跟三位美女去卡拉OK,其中最PPMM高高兴兴的为我点了首张学友的名歌给我,我拿着话筒呆了20秒钟,然后说:“不好意思……不会唱。”瞬间把几位美女雷倒。这位学友粉丝MM更是恼羞成怒,从此与本人“恩断义绝”(屁啦,其实那天第一次见面而已)……唉,看来我是真只有做“宅男”的份了~
  简单的说一下结论:在男声的表现上,E5C把这首歌该有的都表达出来了;铁三角的一众耳塞耳机却大都把不该有的表达出来了。(CKM90要好点,不过显然还是不如E5C正味;EM9rEW9在这首歌上的“鼻音”和“口腔共鸣”很明显)这个结果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了,要听男声,再怎么也不该考虑铁三角。
  评测侧重点:日系都市民谣风格、带着点纠结的奔3大龄未婚男青年小资情绪和哭腔的男声表现。


虫师TV OST

简介:
  虫师,如茶道。言茶,品味人生者也。
  《虫师》这部TV动画,在我的收藏字典中是归为“神作”一个级别的(当然,在本评测中出现的动画,大都是在此列;我对“神作”的条件还是很宽容的,商业社会嘛,神作、神器越多越好啦。笑)。不过,与同级的其他有所不同:因其配乐,它是少有的明显超越了已经非常优秀的原作的动画改编作品(《浪客剑心追忆篇》也可视为这类一个典型,其中岩崎琢的配乐自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想找这个作为评测曲目,但考虑到风格不是太合适铁三角,故舍之~);其他动画的BGMTHEME最多也就是“完美的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和渲染气氛”,而虫师的BGM则可以说是“突破上限200%的升华了虫师的主题”——好吧,我知道我这个形容很煞风景。但,自从我第一遍看《虫师》的动画开始,就想无论如何极尽我脑子里所有的词汇来赞美它的配乐——这、这、这音乐,真是太TMD的神了!(想了两年果然还是只能想出这么一句“地道”的评价来……)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没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伴随着银古的足迹,《虫师》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直白、却饱含东方朴素哲学意义的关于“人生”与“生命”的故事。静静欣赏过后,在每一首ED那如天际而来缥缈无形的乐曲之中,心中不自觉抹上那一层淡然而深邃的绿一般的欣慰与忧思。
  虫师的世界观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奇异的自然解构主义,既不同于纯粹感性升华的那种神话传说,又不是硬科幻式解构与意识流的理性主义哲学,只能说只有日本人那奇特的并非融洽但十分机巧的结合了两方面因素的思维方式与生命观,才有可能将这样一个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恰如増田俊郎的配乐,以大段完全无中生有般现代的电子乐+中国水墨画式留白写意类型手法,带给我们完美的充满和谐的新古典式自然美感。
  强烈推荐(当然是推荐先看动画再来回味这两张OST):《虫音 前》第6首《睑之光》,第9首《雨后彩虹》,第12首《吸露群》,第16首《憩砚之白》,第18首《沉睡的山》,第21首《绿之座》;《虫音 后》第2首《天边的线》,第21首《踏草留音》。
  PS.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虫师TV的主题歌完全是一首地道的苏格兰民谣(事实上Ally Kerr本来就来自于苏格兰的Indie pop乐队)。这再一次印证了我关于《虫师》并非传统意义上和风作品而宁可将其归入“后现代”范畴的鉴赏定位。不过这一点也是我觉得虫师TV白璧微瑕之处:用英语歌来演绎东方式的人生哲理,怎么听都还是有点那个……虽然旋律和意境还是比较贴切的吧。
选择曲目分项评:

  第一组:《睑之光》、《雨后彩虹》、《吸露群》、《憩砚之白》、《天边的线》、《踏草留音》——大多数《虫师》的配乐都是MIDI混响的类型,而这几首是个人于其中最喜欢,无论故事还是音乐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恰好这几首曲子都是非常突出高频音色的,正好用来测试设备的高频音色。尤其是第二张OST第二首《天边的线》,那种空灵至太虚的感受,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在其他任何配乐中听到(包括上面KEY社作品选取评测中出现过的八音盒版的配乐)。《虫师》的配乐,如果没有看过动画直接听的话,或许觉得太“虚”太“飘”而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也就留不下什么印象;但静下心来看完动画,重新回味每一个“虫”和“人”共生共存的世界观下的故事,以及每一集片末的音乐时,会发现这些纯电子合成的声音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力一般。此时再完全静下心来聆听这些音乐,就如同悟出禅道一般心领神会。关于虫师的音乐具体每一首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网上的这一篇《<虫师>OST赏析》写得相当的好,我也就不在这方面更多发挥了。
  评测侧重点:纯中高频MIDI音色;高频回响和共鸣感;中高频音染。

  总结:和浓墨重彩、注重写实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洋油画不同,中国水墨画讲究一个“留白的写意”。《虫师》的配乐,正是深得中国水墨画的神韵,缥缈而纯净的点点高音之外,是大段大段的空白,和如同那一抹画笔着落处之外、浸湿了宣纸纤细纹路的淡静墨迹的、幽远而发人冥思的余韵回响。在我第一次听到《虫师》的音乐时,就自然而然想到,要表达好它的精髓,非同源同根的ATH的耳机莫属了!不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把这种意境发挥到极致的,竟然是EW9。这个耳挂在中高频段最华丽的音染,似乎天生就是为《虫师》的音乐准备好了的一样,这被大多数发烧友所不齿的变态的染色,在这里竟然无可比拟的将《虫师》原作和音乐的意境全部表达了出来!虽然其他铁三角的耳塞耳挂大多也都把这两张OST发挥得不错,但在EW9的对比下,也显得有些平庸(除了EC700Ti本身也足够华丽的空灵感令其多少能接近EW9的得分;像CM7CM700这类突出中频而弱化高频的,差不少;至于CKM90这种纯暖声闷塞,直接给不及格分数)。为了完美的不完美,我只能给EW999分——实际上它对这两张专辑中大多数配乐的演绎,我认为是完全值100分的!至于其他品牌各种类型的耳机耳塞设备,无论我听过没听过,用来回放《虫师》中的大多数配乐,我敢在这里打包票:绝对不如EW9

  第二组:《沉睡的山》、《光酒》——在本次评测专辑中几乎没有包含的以突出低频音效为主的打击乐感配乐。本来并不想对铁三角的设备专门评测动态素质的,因为这一点向来都是更注重中高频段声音修饰的铁三角所欠缺的;不过既然这里有现成的材料,为了全面,也顺道拿来作为评测曲目。其实这两首配乐还是给我留下的相当深刻的印象的,每当《光酒》那致密而粗旷有力的太鼓擂动和《沉睡的山》那钟磬长鸣版神秘而巍峨雄浑的电声音色的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眼前一下就能浮现出动画中出现的情景。
  评测侧重点:动态表现。

  总结:如同预料,大多数评测对象得分很难看。也没办法的,用耳塞耳挂这种先天不足的东西听大动态音乐还要苛刻的评价,无论如何也没什么好结果。看看CM700等耳塞可怜的得分吧。稍有亮点的还是EW9,虽然也不能跟大耳机相提并论,但动态上,基本可以认为达到了便携式耳挂中的最好了。顺带提一句,K240S听这两首曲目时,音量我是打到最满的,感觉响度刚刚好,即使是随身听直推这种有限的发挥下,这时候大耳机的效果跟之前那些小耳塞比,那绝对是一耳朵下也有质的区别。
The Sore Feet Song

简介:
  上面提到过的《虫师》TV动画的主题歌。苏格兰风味十足的一首歌曲。其实相比神作般的BGM,对这首歌倒是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次评测里的男声少得可怜,出于平衡阴阳考虑,再加上这一首歌吧。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再拿像DIR EN GREY这类的男声来评测铁三角,纯属哪壶不开提哪壶。
  顺带一提,E5C毫无悬念的拿到了男声组的两个最高分。
  评测侧重点:柔和抒情的苏格兰民谣风格男声表现。



大烟山:

简介:
  一下子从日本动画歌曲配乐跳到这张有些年头的新世纪专辑,似乎稍显突兀呢。不过,作为全面客观的评测,当然不能偏颇到只选其有利而避其不足,于是接下来的部分,选取的是对回放设备要求颇高的新世纪音乐和古典音乐。
  不同于《大峡谷》那张专辑中更多的以大气震撼的打击乐和复杂的编曲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万物生灵的生生不息,《大烟山》这张专辑名为写景状物,实际上对照着曲目名,整个12首乐曲听下来,我分明可以感受到其中强烈的历史人文气息。
  这是一段开拓与梦想的旅程;这是一段殖民与流放的史诗;这是一段破坏与保护的回忆;这是一段人与大自然的赞美歌。——在读过了有关大烟山的资料后,我对这张专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Malkin将关于大烟山的历史流脉浓缩到了短短80分钟的12首曲子当中,有如鹰飞般的自由、又有如拿破仑的撤退般的沮丧;有跳动着华尔兹的温情脉脉、也有眼泪流过之痕的悲愤与忧伤;有上苍赋予的巍峨磅礴的圣洁与尊严、更有开辟崭新天地的梦的勇气。
  再转一段关于这张专辑的介绍:“这张专辑的多数曲目都有一种交响乐的风格。因此,这些曲目的结构有点像古典乐,使我很难决定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剪辑。就像《梦的勇气》和《山的尊严》中气势磅礴的旋律。也许是Malkin学习过民族音乐的缘故,这张专辑有着Celtic乐风,比如《旅程》中快节奏的风笛。而更为明显的是《拿破仑的撤退》和《小径怨魂》中苏格兰风笛熟悉的声音。最值得推荐的是《圣洁大地》,非常动听的钢琴!”
选择曲目分项评:

《梦的勇气》——一首比较典型的交响乐风格的曲子(其实就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交响曲,只不过归类到新世纪音乐下了),同样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风光片伴奏”式音乐。想象一下那种站在大景深+超广角的视角上将山河日月尽收眼底的专题片片段,几乎都是用这类舒缓中气势充盈、雄壮中透着灵韵的曲子来作配乐。
  很遗憾的是,遍寻手头的玩意,没有一个能让我真正找到这种大气的感觉的。就连K240S直推,也总感觉那么有气无力,更不用说那些小耳塞耳挂了。箱子吧、箱子在哪里?
  评测侧重点:综合素质;对小型交响乐风格的音乐整体表现力。

*《山的尊严》、《鹰飞》——未评测。(本来是评测候选曲目的,但因为都实在打不出什么好看的分数来,索性干掉)

《殖民者的华尔兹》——说来惭愧,我并没有实际聆听过各类提琴的真实音色。因此对其演奏出来的声音到底怎么样才算“正确”,自然也没有独立的观点。参考下面将要提到的两首古典曲终小提琴的音色,感觉这首曲子似乎是中音提琴拉出来的(不对的话还请指正)。虽然不似专辑中多数曲目需要一定交响乐动态表现的能力,但对音色的表达必不可少。如标题所传达的感情一般,曲子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旋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两百年前西方殖民者(在这里请中性的理解“殖民者”这个词的含义)带着从旧土地离开的疲惫、颠沛流离与依依不舍,来到这片新大陆上安家生根的不安和喜悦,以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幸福憧憬。
  总的来说,耳塞里面除了CK10尚可以外,基本上其他都差强人意,羞于提及。耳挂就好得多了,至少听起来还蛮有一番风味,特别是三个“9”系的耳挂,确实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提琴琴弦的微微颤音和共鸣箱的回响来。
  评测侧重点:中音提琴中频和中高频素质和音色表现力。

小结:《大烟山》这种美国佬做的壮绝中透着灵韵的新世纪音乐,雄浑、有力、沧桑、遒劲,用一个比较爽劲的通俗说法,那就是——听起来真TMD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尤其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厚重的历史感,让聆听者无不肃然起敬。怎么说呢,小日本的东西精致有余,大气不足,表现这种性格类型的音乐,除了个别小编制的如《殖民者的华尔兹》等曲目外,大都不合格!只能PIA掉~


帕海贝尔·卡农 & 维瓦尔第·四季(春之章):

简介:
  两者均为几百年来古典音乐的必听之作,也是我等小老百姓兴头来了装风雅、阳春白雪一下的最佳入门材料。不知道为何物者请绕行后面壁三日然后回火星,我就不在这里费口舌了。
  据说,古典音乐是测试器材综合素质的最好的音乐类型。为了对各个耳塞和耳挂的素质有个整体的把握,我不能只顾着拿自己爱听的那些恐怕大家听都没有听说过的鬼名堂来糊弄人,还是得选取点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来评价一番。本人对古典音乐基本不懂,也没法解析什么的,仅仅根据个人听感来打个分吧。
  评测侧重点:综合素质;对古典小编制弦乐的表现力。

  小结:看得分。随身听直推的小耳塞、耳挂什么的,拿来听什么古典乐,玩玩就行了。对于结果,也别讲究太多,半斤八两而已。真想听好的话,你也不会来看我这个评测……什么?你要听大编制的交响乐,还要从中听出指挥翻乐谱的沙沙声、大提琴手挪动屁股的蹭蹭声、圆号手打嗝的咕咕声,以此判断器材的回放能力和HI-FI性能??OMG,干脆直接绕过大耳机,老老实实的上箱子吧!

闲话二三:

1.关于“好听的声音”

  王菲的歌,用5块钱的地摊塞听也不会很难听;相反,有些歌曲乐曲,用街塞来听感觉还可以,一旦用好的耳塞一听,满是缺陷!这说明什么?说明“好的作曲+好的编曲+好的录音+唱功好的歌手”(纯音乐也一样,最后一项换成演奏者),能够先天克服播放设备的不足,最大限度的将“音乐本身的素质”发挥出来。那么,为了体现出回放设备的“差别”,评测设备的时候,就该多找些那种唱得一般的?当然不是!技术上做得不好的音乐,越是高端的设备越容易让你听出各种缺点来,还有什么心思去评测?相反,技术上处理得好的音乐,在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设备上都会有不错的甚至接近完美的发挥,这样,才能最好的体现各个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而避免其不足,让听者更好的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评价。

2.关于“真实的声音”?声场感?

  关于“真实的声音”,关于所谓HIFI,一直是论坛里争论不休的话题。对此我始终持质疑的态度:为什么那么看重所谓的“真实”?我看都是让所谓的“HIFI追求”给毒坏了脑子。说句不好听的,各位觉得自己老婆婚纱照上那样子真实不真实?大家说为什么照这些几千上万的照片的时候,非要浓妆艳抹、华服盛装呢?
  听音乐也是一样嘛,只要觉得好听不就行了。我们又不是科考队员,搞那么“真实还原”做什么。听音乐时我们要的是舒心,要的是审美追求。
  在这里且不论电声这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声音。仅仅就人声,我再说一段印象深刻的亲身经历。
  高中时候我是校合唱团的成员。有一次我们合唱团有机会到省广播电台去录制一次合唱,准备参加一个什么国家级合唱比赛的选拔(先说结果吧:没选上~)。有生以来唯一一次进入了专业的录音室,地板和天花板全是吸音软质材料,四周墙面则是那种颇具特色的犬牙交错的吸音倒角(不知道专业术语叫做什么),进去之后发现自己如同置身无风的旷野草原,平时说话的声音,稍微偏离别人的头的方向就听不清了,就算听清,音量也小了很多;站在台上面对麦克风围城月芽形状,指挥老师在前面对这这边声部的同学说注意事项,另一边都听不见,老师得扭头过来再对这边的说一遍。等到同屋子的钢琴伴奏响起来,我们开口一唱,都傻了眼:这是什么合唱啊,只能听到自己的、身边和后面的同学的歌声,而且无论钢琴声还是人声都那么的干瘪难听,我们平时的功力都哪里去了呢?结果大家一下子找不着状态了啊(因为合唱的一个要点就是听着周围的同声部声音,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其中),一首歌录音录了五次录音师才说可以将就了——前几次简直就不能听!现在终于明白歌手录音时为什么戴着一个大耳机了,为了不听到自己难听的声音本质影响发挥嘛(大误~)!
  这该算是“原汁原味的声音”了吧?连环境的声音反射都给干掉了的“最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是比音乐会现场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良好的为大型交响乐和合唱提供完美共鸣的会场空间更没有音染的声音哟!你喜欢么?我反正再也不想尝试了。
  至于“声场”,我是一直都没能很好的理解耳机耳塞上的“声场”是怎么样的。我一向认为,如果说耳机耳塞在表现音乐方面什么地方最假,那肯定不是音染什么的,而是“声场”。但很奇怪的就是大家就是很喜欢纠缠于一个耳机或者耳塞的“声场”好不好,然后对不同耳塞的“声场”大肆评价一番。实事求是的说的话,我基本上只能听出:大耳机的声场在耳朵边上12厘米处,耳挂的声场在耳廓上,耳塞式耳机的声场在耳孔边上,入耳式的声场在耳朵眼里。
  
3.为什么没有EC7ES7ESW9Ti版与非Ti版的区别呢?

  本评测没有加入通常归入便携耳机的EC7ES7ESW9。原因嘛,当然还是首先因为我没有这三样。至于为什么作为随身铁饭的我没有入ES7ESW9,其一是之前我入了个ES5,肉肉的听感很不对我的胃口;而看论坛上诸多评测都表明ES7ESW9是同类型的,因此自然不太想入这两个来听了。其二是我不认为ES7ESW9很“便携”,而且戴眼镜的本人也不会有太多机会用到它们。再者,如果想玩的话,这个价位我还是去老老实实玩铁系的大耳机得了。EC7的话,尝试收了几次蹲了二手,没成功。又由于看以前评测说EC7EC700的差别并不如CM7CM700那么明显,加上我先天认为既然都是耳挂了,还是EM系和EW9才是代表铁系耳挂的正宗,所以也没有特意去搞EC7了。故此,本评测中,没有以上三款中高端便携耳机。
  Ti与非Ti版的区别,我没有兴趣去了解。我不认为铁三角这么精明的厂商,如果声音真的有明显差距的话,不会搞个新的系列出来“诓更多钱”;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说,如果技术指标都一样的话,也应该认为基本内在素质是一致的。关于耳塞外壳材料对调音的影响,至今我没有看到过任何有说服力的文章和评论。即使有区别,也不会为我的能力和水平感知;或者即使听出来了,但我也不会在意。

4.关于“经典”与“垃圾”的争论。

我认为,同样价格下,耳塞相比其他声音回放设备先天就有很多缺陷,可以说是性价比最差的了,不应该用“木桶理论”来进行评价——这是单项赛,最高水平的角逐而不是十项全能算总分。所以评价一个耳塞,应该是尽取其所长而避其短,也就是说它在哪一方面表现得最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但都不出彩。

跋:
  最后的罗嗦之前,首先再无厘头一下:如果阁下您从头到这里已经通读了一遍,那么我只能说:我服了U!这六个月构思、两多月完成写作的X万个字,要我现在再回头重读一遍,我可没这个耐心!
  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其实,我是一不小心才写了这么多的——这么说您相信么?但确实是这样,上面很多东西,都是我听音乐时就想到的,于是,坐在电脑前就随着一首首评测曲目,将它们付诸文字,记录了下来。简单地说:想写,于是就写了。也因此,各个部分文风并不是很统一,正是不同日子聆听歌曲时不同心境的反映。